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产业振兴的路径很多,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是因地制宜,找准了方向,做出了特色。9月22日是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收获的内涵也正在丰富和扩宽。在这个充满希望的金秋,本报特开设“兴业寻‘方’”栏目,挖掘一批株洲乡村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的典型,挖掘其产业发展背后感人的故事,以飨读者,提振信心。新澳门一码一肖一特一中
▲汪爱国、谭又星、陈祖华(从左至右)三人查看烟薯生长情况。 记者/王军 摄
株洲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军
通讯员/刘海粟 刘晓聪
大片大片的绿藤蔓爬满田间,下湾村烟薯即将迎来第二个丰收年。9月21日,攸县宁家坪镇下湾村党总支书记谭又星迫不及待扒开皲裂的土层,拽出挂在藤蔓根部的红薯,“看这诱人的玫红色,细长又适中的个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笑着说。
耕地细碎、土质沙化,发展湘莲、瓜蒌、中药材等产业又遭遇“滑铁卢”,一度在迷失产业丛林的下湾村,何以看见曙光?
“从跟风热门到另辟蹊径,我们在不断试错中调整方向,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谭又星一语道破秘诀所在。
去年,下湾村种植“山东烟薯”180亩,实现总产值15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今年,村里不仅办起了“产业振兴车间”,还把“山东烟薯”种植面积扩至500亩,下湾烟薯开启产业化之路。
跟风种植,产业黄了
“下湾村爱折腾!”谭又星毫不避讳谈村里发展产业的决心。
早在2020年,村里就把闲置土地流转起来,以低廉的租金吸引产业项目落户。村里最先相中的,是瓜蒌种植。
瓜蒌一身宝,一年投入可管五年收益,瓜蒌子市场收购价一度达到20元每公斤,种一亩瓜蒌剔除成本,利润不低于3000元。并且,这是一个在脱贫攻坚战中经受过“检阅”的产业,尤其在醴陵、攸县一带种植面积较大,还诞生过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头部企业”。
在县城从事汽车维修的村民洪亮头一个响应,与村里5名能人合伙办起了瓜蒌种植合作社,投入资金70万元,整理土地、搭建棚架、引进种苗……就在一切按部就班时,接连的几场暴雨,将大伙的努力毁于一旦,即使后来及时补种,但每况愈下的市场行情,让洪亮没了继续的底气。
“光是人工工资,一年就要支付四五万元。”57岁的洪亮头发白了,他指了指田间光秃秃的水泥棚架无奈地说:“错过了红利期,再折腾也是徒劳!”
村党总支副书记陈祖华不死心:既然市场行情不可控,那么发展订单种植,把风险交给上游公司,能否放手一搏?
也是在这一年,陈祖华牵头成立下湾村新创合作社,种植160亩耐旱抗冻的中药材迷迭香。当时,下湾村以合作社牵头,与上游公司签订产销协议,由公司开展技术指导,并按照保底价回收。
等到田间香气弥漫,“谈好的订单”却被一再压价,由每公斤3元降至1元,甚至无人问津。陈祖华叹了叹气:“当初草签的产销协议,到头来成了一纸空文,因为上游公司也要变着法子存活。”澳门今晚必中一肖一码准确9995
好在接下来的湘莲种植和小龙虾养殖,让下湾村有过短暂的甜蜜。“下湾村多为丘水田,泥脚深,种湘莲产量高,并且村内两条水渠自西向东流,充足的水源适宜发展水产养殖。”谭又星原本信心满满,但市场饱和加上土地“非粮化”治理政策的出台,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
试种新品,土地活了
万物土中生,做好土地文章无非因地制宜。
去年5月,由市总工会、市红十字会和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市派驻村工作队进村后,一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头脑风暴”在村部展开,大伙把全市优质农产品种养分布图摆上桌,挨个分析对比。尽管会议没有取得一致答案,但大伙认准了“一村一品”,一个独属于下湾村的产品。
不久,工作队与省农科院专家主动对接,邀请专家进村取水样、土样到省里化验。专家分析后认为,下湾村沙性土壤非常适合种植烟薯,尤其是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烟薯25号产品。
一开始,谭又星心里并没底。尽管山东烟薯肉质细腻、软糯香甜,在薯类产品中价格仅次于紫薯,产品利润高,全市也没有其它村成功种植的先例,但万一这个外来品种水土不服,岂不空欢喜一场。
村里决定拿出180亩荒地进行试种,按照“合作社+村小组+农户”的运作模式,统一种植管理,统一销售发展经营。到了收获季节,村里又集思广益,将旋耕机改成收获犁,采收烟薯事半功倍。
“一亩地产量超过1500公斤,市场收购价每公斤卖到了4元钱。”谭又星喜出望外,去年下湾村烟薯产量达到40万公斤,算上热销期的高价订单,总销售额超过150万元,下湾村烟薯还被认定为攸县特色农产品“一村一品”。
尝到了甜头的下湾村,干劲更足了。一方面,村里通过合作社流转土地集中种植,各村小组盘活土地引导农户自愿种植,将烟薯种植面积扩至500余亩;另一方面村里筹集资金兴建“产业振兴车间”,对合作社种植的烟薯进行深加工,制作粉丝、粉皮,延长烟薯增收链。
道穗低垂、禾香阵阵,穿过一排排青砖蓝瓦的民居,记者日前走进下湾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地,只见田间绿叶缱绻,一抹抹淡雅的褐色点缀其间。
“那是叶片传递的信息,烟薯该收获啦。”看着山东烟薯实现本土化种植,谭又星坦言,试种新品种,让产业有奔头,让土地有活力。
一旁的市派驻村工作队队长汪爱国补充道:“走过了弯路,看清了得失,发展乡村产业不会一蹴而就,盲目跟风不可取,人无我有才是关键!”
【记者手记】
敢于试错 赢得先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道理简单,但实施起来并非易事。
近年来,全市各地围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尝试。比如,炎陵黄桃、白关丝瓜、王十万黄辣椒等优势农产品,在辐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了强劲动力。
但也应该看到,在此过程种还有一批曾经风头无两的农业项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度褪去了光环,甚至销声匿迹。真正有生命力的、能够长期立于风口释放红利的产业项目,其实凤毛麟角。
醉过才知酒浓,经历过更懂艰辛。地处偏远的下湾村,资金、资源、技术、信息等都不具备优势,也在一次次的产业选择中跌倒过,但不服输的下湾人总是勇于尝试,坚信土地不会辜负每一个勤劳的人,并最终找到了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路径。
由此可见,发展乡村产业要敢于试错。因为试错考验的是胆识、得到的是成长,如果能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错误就会成为课堂,产业发展才能拨开迷雾见曙光。